康复资讯

走出股骨头坏死的三大误区

     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难题,然而很多患者对股骨头坏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,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。

    

     误区1——股骨头坏死无法治愈


      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特别重要。 因股骨头坏死早期,髋关节内只处于无菌性炎症期,关节囊内充血、渗出、囊内压增高、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,但股骨头骨小梁尚未断裂,股骨头尚未塌陷畸形,炎变及坏死组织尚可修复,且不留任何畸形,故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贵在早诊断与及时治疗。
      因此,股骨头坏死如果能早期发现、及时诊断是可以治愈的,所以要保持通乐观的心态,积极治;中晚期的股骨头坏死通过科学正规的治疗也可以达到临床治愈。疼痛消失,病情不再发展。

    误区2——股骨头坏死只能“换头”
   理论上说,置换的人工骨头可以使用15-20年,但现实使用来看,在没有出现感染、假体松动等合并症的情况下,人工关节的寿命一般为15年左右。
 因此做人工关节最佳的年龄为60岁以上。年龄太小的患者,如果关节疾病确实严重,影响患者日常生活,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做,只是面临更长时间的考验。
     对于股骨头坏死来说,针对股骨头坏死的不同时期,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,对不能换头的患者或者年轻患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。

     

    误区3——股骨头坏死不能运动

   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传统方法之一就是让病人卧床,牵引患肢,以此来限制病人的活动和负重,以减少股骨头的负荷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但是,卧床牵引不当会引起肌肉萎缩、关节囊及韧带挛缩、关节僵硬等问题,让肢体的功能障碍更加明显。
     因此,在限制其负重和行走的前提下,可以积极地进行适度功能锻炼,再配合全身的整体治疗,有助于身体康复。